关于绿色食品产业的实践创新

http://www.5888.TV/xiehui/ 2018/4/2 10:13:04 浏览次数:608 信息分类:市级食品协会 编辑:小川

绿色食品的生产实践在我国已达20多年,应该说理论形成与实践积累均进入深层次探索期。我在长期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和种植业生产管理的实践中,深感这项事业必须迅速进入深度开拓开放式发展新时期,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健康消费、环境改良、农业和食品产业创新以及竞争力增强的引导型民生产业。今年以来,我组织有关企业家、专家、管理工作者对绿色食品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深层次研究探讨,认为我国政府和各个地方都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培育这项民生产业,大力推动实践创新和深层次突破。

一、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与开发绿色农业深度融合

绿色食品直接来源于农业以及与农业融合的食品加工业,开发领域十分广阔,但前提条件是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原料必须与绿色食品生产要求高度一致。也就是说,绿色食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以绿色农业发展为基础,两者高度融合才能把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现在的问题是,食品生产与原料供给脱节,食品企业与原料生产单位脱节,食品质量保障与农产品质量保障脱节,食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脱节,这一系列的脱节问题给绿色食品产业的质量保障、规模扩大和产品创新带来了严重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实现绿色食品产业与绿色农业开发的深度融合。根据这些年一些地方的实践探索,两者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应该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为绿色食品企业建立绿色农业特定功能区和特定基地。各地要根据绿色食品需求,制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和绿色食品企业的产品落地实际,以及绿色食品开发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宜划定建立绿色食品企业的农业生产特定功能区以及功能区特定基地,并在功能区内,根据不同产品的特色要求,在特定基地特别是特色农业示范区、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示范区,建立形成绿色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立足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大力推进“两型”农业、低碳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农业生产方式,使特定功能区和特定基地的农产品与绿色食品生产所需的质量、规模、规格、季节性要求相一致。对于特定功能区和特定基地的农业生产主体,可以是本企业,也可以是与企业对接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化服务组织等。总之,功能区的特定基地与绿色食品企业是紧密对接的,相当于企业的原料车间,绿色食品企业与农业生产组织结成产业联盟。无论是哪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都应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服务等方面制定分类指导的奖励、补贴等优惠性扶持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其融合发展。

二、开发绿色食品与开拓绿色消费市场同步推进

开发绿色食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理论上都是可观的,但效益的体现还要落实到市场价值的释放。现在的问题是,绿色食品身份价值的真实性在市场上得不到有效体现。也就是说,人们十分喜爱绿色食品,但应有的价值又在价格上得不到体现,优质不能优价,而绿色食品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很高,企业无利可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出现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一是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健康性、生产性和保障性不了解,对其生产的流程和较高的成本不清楚,把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同等看待与使用,尽管愿意消费,但不愿出高价;二是企业对绿色食品种类开发创新不够,不能很好适应消费需求,源源不断开发出吸引消费者并牢牢占据其心里位置的产品;三是绿色食品的市场体系和诚信体系没有完全形成,发育不全;四是绿色食品品牌的培育和打造乏力,没有把它作为民生需求的特殊商品实施战略开发。这些问题都应归结为绿色食品产业开发与市场体系形成不协调、不同步、不对称。也就是说,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利于绿色食品发展的市场环境。根据一些地方和一些企业的实践探索,我认为改变目前这种状况的着力点应集中突破“两个对接”。是价值与价格的对接。这个需要物价部门的积极调控引导,尽快形成绿色食品的优质优价定价机制和价格补偿机制,使绿色食品企业有利可图,消费者也能得到实惠;第二是推进产销对接,实现绿色食品销售化。主要是建立起区域性市场,培育集散地,建立起销售网点或连锁店及专柜,建立配送直销和网络营销体系,大力提升展示展销规模和水平,通过多措并举,尽快建立起、立体式的化、化营销体系。这个营销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不能仅靠市场自身,不能放任自流,而是离不开国家、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引导和扶持。国家应该统筹设计,制订出有利于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形成的引导性扶持措施。

看干货 找产品 做招商 谋发展
线上糖酒会 全免费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不等式食品(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