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补碘已使多地居民补碘过多

http://www.5888.tv/shipinzhaoshang/ 2014/6/16 11:22:15 浏览次数:565 信息分类:保健食品 编辑:德林
之前,由于防止大脖子的发生,我国政府规定食盐里必须添加碘元素,但是多年下来,已经有一些地区出现了含碘超标的情况。

  之前,由于防止大脖子的发生,我国政府规定食盐里必须添加碘元素,但是多年下来,已经有一些地区出现了含碘超标的情况。

  由卫生部此前牵头做的一项针对沿海四省市调查已经显示,过度强调补碘已经导致市民碘过量,存在的健康风险;翌年卫生部建议降低食盐含碘量。
  但矫正不易。在普通的超市,消费者往往不容易买到无碘盐。这背后,是20年补碘宣传造就的食用盐供应及消费市场的畸形。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生产企业普遍压缩无碘盐生产,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食用盐,80%以上都是含碘的。
  与碘盐流通渠道类似,无碘盐销售并没有特殊限制。
  中盐北京市盐业公司的一位业务员在接受本报记者询问时称,该公司除了含碘食用盐,也向市场供应不含碘的食盐,已经在物美、华联、美廉美、京客隆、稻香村等商超上市。
  但这些无碘盐却乏人问津。
  自1994年《食盐加碘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全民补碘被大力宣传。至今,不含碘的盐几乎没有了市场。
  区别于市场上常见的碘盐,无碘盐是在食盐中不含碘化物的食用盐,适用于不缺碘地区人食用,活甲状腺肿和高碘性甲亢等疾病患者。
  根据上述业务员的说法,因为现在很少有人买不含碘的盐,所以市场上卖的大部分还是含碘的食盐,“含碘的食盐每月出货量有几千吨,而无碘食盐相比就很少了”。
  受到宣传影响,消费者对碘盐有更明显的“偏爱”,这限制了部分商超渠道购进无碘盐的积极性。
  “我们对无碘盐的供应是有的,关键是超市进不进货的问题,比如卖得不好,可能就不愿意进货了。”前述业务员也说。
  食品专家董金狮表示,工业盐、食盐和碘盐属于三种产品,工业盐不适于食用,食盐加碘的工艺也很简单,“当初强制推行在食盐中加碘,是为了民众的碘缺乏病,但现在,许多地区已经不存在缺碘的情况了,而且关于补碘过量的病例反倒比较常见。”
  2009年5月,一项“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由卫生部牵头,在浙江、辽宁、福建、上海四省市低调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原本预防大脖子病的碘盐,反而导致市民碘过量,存在的健康风险。
  翌年,卫生部公布食品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承认碘过量威胁健康,建议降低食盐碘含量。而此前,对食盐中的碘含量进行过3次调整。
  “过去我们鼓励补碘,在这种宣传和引导下,使得不含碘的盐没有市场。”他预估,目前市场上食用盐,有80%以上都是含碘的。
  不管是生产碘盐还是无碘盐,盐业总公司(下称“中盐”)都是绕不过去的存在。
  一位专门从事工业盐销售的企业高管昨日告诉《财经日报》记者,不管是含碘还是不含碘的食用盐,都是中盐的事,其他企业没人敢做。他所从事的工业盐,几乎没什么生意,“工业盐都不含碘全用在工业上,现在这块利润太薄了,都没法继续干了”。
  在食盐专营体制下,国家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制度,对食盐的批发实行批发许可证制度,食盐的批发业务,则由各级盐业公司统一经营。
  据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同含碘食盐类似,无碘盐即便是在超市或商店销售,这些场所必须事先获得无碘盐指定供应点资格,方可进行销售。
  一位主管盐业的退休官员曾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生产企业出去的食盐假如是五六百块钱,到了盐业公司手里再去销售,大约每吨价格是2000块钱,这2000块钱到盐业公司是没有成本的,“至多是有个储运成本,而这些成本,有时候还要摊到生产企业头上”。
  由于市场终端用量的差别,中盐无论是在食盐调拨计划还是实际销售环节,均更多选择在加碘食盐上下功夫。如今,随着发改委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打 破食盐专营体制已成大势所趋,“取消食盐专营将使得食盐从管制商品回归其调味品和快速消费品的本质,这能让生产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不同种类的食盐供不 同地域的消费者购买。”
  所以在今后,要针对地区之间的差距,有选择性的推广加碘食盐,将更加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火爆云展-线上糖酒会,永不闭幕的糖酒会
微信公众号
维维乳业有限公司(米奇销售部)
济宁维真食品饮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