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风潮流:潮州风土人文与工夫茶研讨茶会回顾

http://www.5888.tv/xiehui/ 2019/4/15 15:51:06 浏览次数:529 信息分类:饮料协会 编辑:小川

4月15日下午,由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广州茶文化促进会联合台北Tea杂志共同主办的“粤风潮流:潮州风土人文与工夫茶研讨茶会”在潮州饶宗颐学术馆举行。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潮州工夫茶文献考证、潮汕风土与工夫茶文化、工夫茶的当代思考、潮州单丛茶及潮州手拉壶的产业展望来展开。

我们择选茶会地点于饶宗颐学术馆,馆面朝韩冮,广济楼于侧,饶公馆翰墨林楼小庭室,我们以饶老的书画诗句楹联为题,取"天地太龢"为茶会名,乃期望由"一壶茶乐相聚,一杯茶展工夫,韩江情茶里融,天地人间太龢"的心意。我们布置了一个代表潮州韩江水韩江情的茶席,并以工夫茶新的器皿形式,象征与世代的接引与传承。午后迎来了一场雨。伴着雨声,这次的研讨茶会反而更添了一些热闹。

广东省茶促会常务副会长兼黄波首先阐述了这次研讨会的初衷:既是对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近期的调研成果做一个小结,也是一个对推动重构工夫茶文化系统新的起点,把已经采访到的有关于潮汕文化、工夫茶文化的专家学者请到一起,共同合力思考这个的茶文化系统的当代性与未来发展。

台北《Tea杂志》主编叶俊良表示,茶其实是一个文化的媒介,借助茶的力量能将文化更广地传播出去。《Tea杂志》计划出版闽台、南洋、潮汕、日本四期关于工夫茶的专辑,现已出版闽台和南洋两辑。这次的潮汕之行同样给《Tea杂志》带来了惊喜,《Tea杂志》采访了很多的学者、专家和老师,这次前来古潮州府辖地及凤凰茶山区,更能近距离感受到当地人们日常即以工夫茶待客款友或自酌为乐的生活情趣,茶饮鲜活形象,无处不在!

“这一路也获得许多人的帮忙,倾囊相授之情至今铭感于心,感谢您们的支持并冒雨来参加茶会,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

喜欢茶的人来到潮州,会有一种深深的像是回到家的感觉,因为茶文化的躯干在这里,家的感觉就在这里。

每每于晨昏暮夜穿行于采访之途,于家户巷弄、商店骑楼走过,茶香与闲情是潮州工夫茶真切的味道。

这是《Tea杂志》总策划胡硕珍在茶会上分享的自己来到潮州之后的体会。

“初到潮州,看见那么多友善的民众在街边就支起桌椅摆上工夫茶具泡起茶来,我们情不自禁就被吸引,加入他们当中,那种感觉就是回到了儿时淳朴的生活环境的感觉,而去到很多人的家里,坐下来件事也是泡茶喝茶,这都让我们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在采访的过程中,通过各位前辈、老师的讲解,带领我们了解了深远的韩江情和大潮州府历史,深深感动于这么多人在滋养这里的文化大地。”胡硕珍动情地说。工夫茶在古潮州府辖区内,人人皆擅,老幼均饮,茶风满城,原是生活。喝茶款客,老少相聚,我们都情不自禁就被吸引,加入他们茶聚闲品当中,仿佛回到了儿时淳朴的生活环境。

为什么工夫茶会在潮州孕育、发展、形成?这是一个看着基本的问题,但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潮学专家、原潮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曾楚楠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答:“我想其中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相对半封闭的自然地理的因素形成的。潮州处在省尾国角,北、西、东面多崇山峻岭,南边为大海,距离政治中枢比较远,在这一片角落里,包括后来移民过来的人群,逐渐就形成一种“自娱自乐自适”的心态。对于潮州文化的特点总结起来是八个字:儒雅、精制、圆融、开放。工夫茶扎根在民众的土壤中,也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潮州人特别擅长借鉴别人的长处,吸取别人的经验,在这种基础上,才逐步形成了潮州工夫茶。对于‘工夫茶的当代思考’,必须继续坚持这种圆融的文化元素,不断用开放创新的思维去传承工夫茶文化。”

潮州工夫茶艺代表性传承人陈香白强调,从事茶的研究,就要学习陆游的一句诗“工夫在诗外”,并把它引申为“工夫在茶外”。在这个知识系统中,除了茶作为一种主打的项目,还要提升到文化层次,升华到哲学方面的理解。茶以外的东西,特别是传统文化,要吸收其中的营养精华,运用到茶文化研究中去,这样就提供了很广阔的道路。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汉初表示,凤凰山单丛与潮汕地区工夫茶是广东省茶文化的品饮标志。近些年来,由于茶产业的发展趋势与需要,凤凰山单丛茶为因应,逐已形成一种过度开发的现状。今日我们以“工夫茶”作为一个产业与与文化的推展,倡议应该考虑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我们下一代子孙,留下风土与生活的美好而健康的环境。另外,在工夫茶的器具上,陈汉初由文献及收藏上去硏究,在他收藏的锡罐中,有潮阳款等清代的作坊印式款,并写下了他的心得分享。

“工夫茶,工夫茶,工夫在茶更在工。

风炉仔,大葵扇,朱泥壶中荡春风。

品罢岁月品人生,沧尽春夏沧秋冬。

欢颜愁绪随云去,一腔热肠天地中。”

生长在潮州凤凰茶山的黄柏梓在现场吟起了这段歌谣。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单丛文化,被誉为凤凰单丛活字典。

原汕头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志民则认为工夫茶文化落到实处即是四点:好茶、好器、好水和好环境。这其中好茶是本质、是首要的。但不光靠好茶,也要有好器,这个很有工夫的茶道器,其演变、源流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关于潮州工夫茶艺冲泡程序在茶文化的传播中起到推广的作用无可厚非,但不要只作为的标准,让不了解的人以为“非得这样不可”。

韩山师范学院教授吴榕青也发表了他的看法:“‘茶道’这个说法目前距离潮州工夫茶还比较遥远,那我们讲‘茶艺’会更贴切。在大潮州府的范围,并不是所有人都喝凤凰单丛。我对工夫茶文化产业的期望是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需要有一个平衡。”

茶会现场,潮州手拉壶制作大师谢华分享了自己的制壶见解。“潮州手拉壶实不该有太多在材质以及手法上的局限,理想的方法是要发展出潮州壶精、巧、细、薄的特色。我在继承潮州壶传统的手拉壶基础上,秉承家业暨博取众家之长,以潮州泥料先天的条件以及开发人才投入的使命为已仼,潮州壶手艺应该鼓励并且培养年轻人的加入,让更多传承者投身于潮州壶艺,兼合潮州工夫茶与凤凰单丛,让更多人认识到潮州壶是美观雅致是实用的,也可以让工夫茶汤滋味越趋丰富提升。”

潮州工夫茶艺代表性传承人叶汉钟说:历史曾经是一个花瓶,因为时代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原因破碎了,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修复、复原潮州工夫茶文化原来的形状,但依然会有残缺,但是没关系,因为我们也在发展、前进,我们会继续填充好的内容进去,当我们复原了原来的形态以后,才能继续传承。

天池茶业董事长柯泽龙则指出了目前茶产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乏信任。他认为做一杯真正健康有良心的好茶,应当是新一代茶农、茶人的心愿与目标。

千庭茶业总经理林伟强总结了自己做茶的感想:单丛茶是很好的文化传播的载体, 真正想把单丛做好,必须将单丛标准化; 必须将单丛与潮州工夫茶文化相结合 ;要会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广泛推广。

“潮州工夫茶是源于生活的,是趣味的,是一杯祖祖辈辈情感相承的茶汤。”谢燕慈是和茶会创办人。她其实也是潮州人,分享了自己小时候喝茶的故事:“我从小就跟着姥姥喝茶,目睹着姥姥的茶席,姥姥总是尽心准备着红泥小炉,冲罐(朱泥壶),白果小杯,巴掌大的鹅毛扇轻拂慢拔,砂锅仔(水壶,玉书煨),就烧起炭火生火煮水来冲茶喝!一面喝一面说,把关公巡城及韩信点兵的故事融合在行茶动作中,充满趣味也映入人心。”

看干货 找产品 做招商 谋发展
线上糖酒会 全免费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不等式食品(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