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疫情对食品行业的影响有哪些

2020/2/11 12:26:18 阅读数:8740 信息分类:食品招商 编辑:小宁

在疫情的影响下,需求和供给受到双重抑制,中国的经济势必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对季度的影响为明显。分产业来看,第三产业是受冲击的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是农林牧渔等产业。

食品行业是民生产业,其跨度也较大,覆盖了现有的一二三产业,疫情对食品行业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来看,位于第三产业的餐饮业受到冲击,疫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人流量大的餐饮业就不可能“回暖”。

第二产业属于局部人员聚集产业,可控的人员管理能够生产的合理运转,但在疫情的影响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会大幅缩水,企业产能势必缩减,食品供给相对不足,但对于物价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食品行业中的产业是目前受到影响小的产业,但对物价等民生因素影响却是深远的,因为农林牧渔产品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还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

下面我们从食品供应链上分析疫情对大宗食品的影响有哪些。

食品加工业存变数

食品加工业作为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上游的原料变化,下游的需求及出货变化都会影响食品加工业的产能及定价。

牛奶及其制品作为必不可少的民生产品,需求弹性较小,原料供给成为影响终端价格的决定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牛奶年产量比较稳定,在3000万吨左右的区间波动,供给始终小于需求,而2019年全球的牛奶产量约为513百万公吨,国外进口成为满足国内牛奶需求的重要环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牛奶产量3201万吨,与2018年相比,增长4.1%,同比增长率创下了近五年的新高,但国内的牛奶成本要高于国外,尤其是进口大包粉的价格极具竞争优势,国内的牛奶产业从奶牛养殖到牛奶销售都长期受到进口产品的挤压。疫情的发展目前对国内奶业没有产生实际影响,但终端奶的滞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鲜奶的销路,进而反馈到奶牛养殖业上,鲜奶低价也将会影响养殖户的养殖热情。

从19年下半年开始,以猪肉为主的传统肉制品产业就开始承受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其既有的利润率在进一步下降,现在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全面调价,以期减轻成本压力,但竞争压力也随之而来。目前环保和猪瘟带来的影响还未解除,新疫情给肉制品生产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畜牧业持续收紧

畜牧业是肉类蛋白的主要提供者,在疫情的影响下肉类的供应不足情况会更加突出。

在国内环保和非洲猪瘟的影响下,生猪存栏量不断下降,商务部消息指出,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猪肉产量3181万吨,同比下降17.2%,第三季度下降了40%。从19 年下半年开始,猪肉价格就如同做上了“火箭”,价格一路攀升,虽然猪肉消费的需求下降了20%-30%,同时,2019年全年我国进口猪肉210.8万吨,进口量增加75%,但依然没有遏制猪肉价格的长势。

国家冻储肉的发放对市场需求的紧张程度有一定缓解,但猪肉价格始终高位运行。如今,随着养猪扶持政策的实施,生猪存栏量不断回升,规范养殖程度高,加上疫情对猪肉需求的抑制,猪肉价格持续走高的概率已然很低。

家禽是猪肉的重要替代品,猪肉价格的上涨对禽肉价格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禽肉的生长周期短,产能供应恢复快,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到2019年末,禽肉价格已经大幅降低,本来应该是拉低肉类供应价格的重要物资,但疫情的影响使其重新回到高位运行区间。

随着疫情防控的需要,全国各地许多活禽市场被关闭,这对于产能同样快的家禽养殖业的打击是很大的,活禽存栏量会迅速下降,价格回升在所难免。另外,鸡肉与猪肉的价格联动情况将进一步凸现,不利于市场整体肉类价格的控制。

蔬菜水果总体稳定

蔬菜供应受此次疫情影响较小,但也有不少商家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私自涨价,市场监管部门正积极巡查,蔬菜价格的稳定。

国家发改委也明确保障居民日常基本蔬菜消费需求,通知要求北方大城市要加强本地市场监测,发挥好冬春蔬菜储备的作用,对社区菜店、超市、农贸市场等终端市场存在蔬菜接续不足的情况,应及时投放储备蔬菜,合理安排零售终端投放布局,时间上架销售,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

据报道,目前各大超市蔬菜价格基本正常,价格涨幅符合市场正常变化。水果价格在疫情期间变化不大,由于疫情的影响,个别应季水果出现滞销情况。对于大宗化水果而言,出口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与2003年的SARS时期完全不同,2003年在加入WTO的红利影响下,SARS并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而本次疫情的发生处在世界经济都有下行风险的节点上。好在国内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已经展现出初步成果,生产活力得到激发,而食品行业也正进行着大数据和技术驱动的转型。总之,疫情的影响是有的,但过渡期并不会很长,经济发展的曲线不会改变。

大使秘密武器,且扫且看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