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食品 共创食安城市 湖北各地积极开展食品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2019/10/16 8:30:48 阅读数:457 信息分类:食品招商 编辑:家豪

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被授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在此基础上,先后有40个县(市、区)开展了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各地在加强源头污染治理、实施餐饮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三小”综合治理等10个重点项目上作示范,发挥辐射作用。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全省各县市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应城市

应城市自古因“地处要冲,应置城为守”而得名,先后获评全国文化体育先进市、全国旅游城市、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

2018年,应城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7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3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37亿元,增长11.9%,餐饮业完成16.21亿元,增长12.1%。应城是农业大市,是全国优质粮生产基地、商品粮大县,是全国的糯稻生产县,常年糯稻种植面积32万亩,产量20万吨,应城糯米、汤池甲鱼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市共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2407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102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32家、食品流通销售单位1190家、餐饮服务单位825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58家。

自2017年启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应城市坚持“严”字当头、“安”字兜底、“好”字,不断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筑牢全程监管防线,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科普宣传教育,积极营造社会共治氛围,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近3年来,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

应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加快建设“四区五城”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高层次、推动食品安全创建工作。应城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专题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市人大、政协开展专题调研和协商,合力推进食品安全工作,解决重难点问题。市政府连续多年出台《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围绕严格源头治理、加强风险管控、注重过程监管、提升监管能力、提质食品产业、深化社会共治等方面综合施策,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稳步提升。连续两年将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市政府重点工作“五化”管理项目推动实施。成立了由应城、常务任组长,分管任副组长,23个食安委成员单位和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科学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和工作责任清单,切实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指导、跟踪调度,确保创建工作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推进有序。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考核权重达到2%,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

应城市食安办主任朱仕军说:“我们围绕创建中心工作,应城建立了党政同责的组织推进机制,全市‘两会’统一安排部署食品安全工作,连续两年将创建工作列为市政府民生共治工程和‘五化’管理项目推进实施,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创建工作重大问题。全市从上到下,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如今,一张保卫群众“舌尖上安全”的大网已经在应城形成。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积极推进基层监管机构标准化、监管网格化建设,实施“能力提升年”活动,组织监管执法人员专业培训,建立全市食品监管稽查执法专业队伍。

应城市将认真梳理、查找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不断巩固前期创建成果。进一步强化党政同责,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作为重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深入扎实推进,用“四个严”要求,不断建立健全科学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严守从农田到餐桌每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竹溪县

十堰市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是“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魔芋之乡”“中国黄连之乡”。

2018年,竹溪县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实现粮食生产4.33亿斤。有机农业加快发展,全县基本形成了以茶叶、魔芋、中药材、食用菌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95万亩。特色工业稳中有升,围绕优势资源,持续培育农产品加工、绿色能源、光电产品加工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抓好城镇建设,稳步推进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省级评审、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

竹溪县共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服务对象3543家,其中食品生产经营3142家(生产企业30家、小作坊94家、流通经营户1966家、餐饮服务户912家、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96家、单位食堂44家)。

竹溪县食安办主任腾传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承载中国梦,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幸福。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作为我县的民生,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深入贯彻‘四个严’的要求,把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作为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前进的总抓手,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较好的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多年来,竹溪县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达到75%以上,2018年竹溪县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达到77.43%。”

腾传泽表示:“竹溪县加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力度,以‘四个严’为标准,以‘四有两责’为抓手,上下联动,多管齐下,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逐步形成了责任明晰、体系完善、保障有力、无缝衔接、全程监管的食品监管格局。牢筑人民群众舌尖安全防护网,未发生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保康县

襄阳市保康县地处鄂西北,是襄阳市的全山区县、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保康生态优良,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85%,有机茶叶、蓝莓、核桃、木耳、香菇等特产久负盛名。

保康现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551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22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62家,食品流通企业1637家,餐饮服务单位1430家(含学校食堂96家、福利机构食堂17家),食用农产品种养殖企业300余家。

2017年,保康县正式启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创建中,保康举全县之力,坚决贯彻落实“四个严”的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实行全域创建,不断创新食品监管机制,食品安全监管实现无缝隙全覆盖,食品安全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自创建以来,保康县委县政府坚持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把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改革项目,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规划。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创建工作方案。一是工作机制健全。构建了“一镇一所、一村一员”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网格化监管。制定了食安、公安、农安“三安”联动工作意见,实现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二是经费保障充分。县政府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予以充分保障,并且安排了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专项工作经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经费完全能够满足抽检工作需要。县政府整合成立了保康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取得了17大类食品157个项目参数的检测资质,能够满足食品监管工作需要。

保康县食安办主任陈达云说:“我们将以此次创建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属地责任,认真落实党政同责,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久久为功,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力争早日创建成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不断提升全县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云梦县

孝感市云梦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江汉平原东北部,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72家,食品流通企业1446家,餐饮企业818家(其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151家)。认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省级示范区、久顺樱桃谷鸭示范区);“三品一标”农产品9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2个、绿色食品3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有机食品32个;规模养殖场(小区)582个。

2019年,云梦县召开专题会议,制定自评工作方案,成立了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和县食药安委办主任任副组长、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召开常务会或专题会,研究食品安全年度工作重点,解决创建工作、生猪屠宰、基础建设等问题。将食品安全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考核分占比≥2%。成立了组长,县政府县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督查督办工作方案》,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督办,每季度召开1次联络员会议。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设立了食品、食用农产品监管机构,职责人员明确。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在全县12个乡镇设有监管机构,做到办公有场所、监管有人员、执法有装备,在全县共划定279个食品监管网格,网格员、信息员配备到位。县机构改革后,重新调整了县食药安委成员单位,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三安”联动工作制度、“行刑衔接工作意见”,县公安局在县市场监管局设有警务室。制定了《信息共享制度》,各相关部门确定一名信息联络员,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云梦县食安办主任戴希慧说:“在这次创建过程中,我们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范经营升级。”

戴希慧表示,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对不法生产经营者,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使其“一处失信、寸步难行”。严格落实管理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齐心协力打造食品安全监管“天网”。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督促各乡镇(开发区)定期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监管延伸到所有社区、村组和生产经营单位,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责任体系。

开展排查检查,完善风险监测、隐患报告和处置机制,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对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坚持疏堵结合、规范发展,强化日常监管、实施长效治理。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加大监管力度,增加抽检和检测频次,严格落实索证索票等制度。

建立食品安全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通过资金、项目倾斜等方式给予支持,保障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财、物等基本所需。提升专业监管能力,紧扣监管能力建设这一核心,持续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比武、大交流、大考核活动,为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加快完善应急体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舆情事件防控措施,确保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能够及时、有序处置,真正把危害和影响控制到程度和小范围。

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提升食品依法生产经营水平。强化食品安全消费教育,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引导群众参与监管。同时,推动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推动生产产品升级。鼓励引导小企业、小作坊通过兼并重组、品牌联盟等方式扩大规模,淘汰低水平加工能力。积极引导粮油、鱼面、白花菜、焦切等食品加工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推动品牌培育升级。强化传统品牌保护,着力培育一批名优食品新品牌,不断提升全县食品影响力。

远安县

宜昌市远安县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75.6%。食品医药产业是远安县支柱产业之一,“瓦仓村牌”瓦仓大米、楚园春A5白酒等2个产品获评“荆楚优品”品牌。

当前,全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户)共2900余家,其中获证食品生产企业35家、加工小作坊87家、大型超市2家、农贸市场3个、特大型餐饮企业1家、大型餐饮企业12家、学校幼儿园食堂44家、养老机构食堂9家、企业单位食堂20家、小餐饮602家、登记小摊贩41家。有效使用的农业“三品一标”1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13.98万亩。建设蔬菜标准园1000亩、果树标准园3000亩、茶叶标准园2000亩、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2300亩、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200亩。

远安县委县政府印发了《远安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其他县领导任副组长,县食安委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远安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远安县食品安全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逐级压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组织开展示范创建专题督察,对进展情况和问题进行通报。县政府先后2次在政府常务会议上讨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专题办公,每年定期召开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动员大会、推进会,分析形势,明确要求,调整部署,着力推进。2019年,张立新将食品安全纳入县领导班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学内容。

远安县食安办主任曾强说:“远安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精神,把食品安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统筹安排,不断强化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认真贯彻执行‘四个严’要求。近年来,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提升全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公众饮食安全健康权益为目标,以强化责任、创新机制、提升规范、服务发展为措施,把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大力推进宣传引导、监督检查、问题整改、创特创优等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参与、齐抓共建、整县推进的良好态势,以双安双创推动实现食品安全状况持续良好,未发生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达到了群众满意度稳定的目标。”

大使秘密武器,且扫且看且分析